您好,欢迎光临电子应用网![登录] [免费注册] 返回首页 | | 网站地图 | 反馈 | 收藏
在应用中实践
在实践中成长
  • 应用
  • 专题
  • 产品
  • 新闻
  • 展会
  • 活动
  • 招聘
当前位置:中国电子应用网 > 技术应用 > 正文

51单片机在微机自动交换系统中稳定运行的设计方法

2011年09月14日13:07:41 本网站 我要评论(2)字号:T | T | T

  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微机自动盘的功能多,逻辑性强,MCS—51单片机在该系统中处理任务时的实时性尤为突出。由于该系统整机配置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力调度,且它的使用环境将来多为无人值守站,所以系统工作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电力线载波机的整机性能。针对电力通信特点,在考虑稳定运行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 设置上电延时复位电路

 

  1.1 为什么要进行上电复位

  计算机在启动运行时都要进行复位。作为在控制领域中应用较广泛的单片机,复位处理更是设计中的关键。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运行直接受程序计数器指挥,寄存器的复位状态决定了单片机内有关功能部件工作用的初始状态,而程序的正常运行就是从这个状态开始的。如果上电时没有做到正确复位,就可能使CPU从不定地址开始执行指令,系统就得不到正确的初始化,也就不能正常工作。

  1.2 复位条件

  单片机是靠外部电路复位的。上电复位步骤:

  (1)必须首先建立电源Vcc;

  (2)Vcc稳定后(达到允许值)时钟振荡器起振;

  (3)复位脚必须在振荡器起振后至少保持两个机器周期复位电平。也就是说,复位脚(RST)复位电平维持时间应包括Vcc的建立时间、振荡器起振时间和至少两个机器周期时间。

  1.3 一般上电复位电路

  在上电时,电源Vcc的建立时间应小于几十ms,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器频率,对于10MHz晶体,起振时间为1ms,对于1MHz晶体,起振时间一般为10ms。此时可采用一般上电复位电路(图1)。

 

  

 

  如果对电源Vcc建立运行速度相当缓慢的系统,RC上电复位电路将不能保证系统可靠复位。假如,建立时间为1s,则RC充电曲线如图2所示,此时很难使RC电路输出正常的复位电平(随着RC的充电,RST脚的电位ΔVc越来越低,在电源稳定后,ΔVc的幅度不满足两个机器内复位电平的要求,RST脚就可能退出复位状态)。而且,RST脚因易受电源干扰而产生误复位。

  1.4 上电延时复位电路

  虽然电力线载波机电源现都采用开关工作方式,建立速度比以往的串联式或并联式调整电源快,但由于机器本身使用的电压等级多,功率要求大,开机后各种电源的建立至少还需要500ms时间才能稳定(+5V电源也不例外),所以在自动交换系统中采用一般上电复位在时间上几乎不可能满足复位要求,这是因为 MCS—51采用一般上电复位电路就要求电源至少在20ms内建立才能保证复位。这属于硬件特性,对于克服这一时延性困难来说,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所有电力电源都迅速建立(该产品要利用与之配套的设备电源),只有针对MCS—51自身特性在系统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

 

  

 

  MCS—51硬件复位要保证在Vcc稳定、振荡器起振后至少有两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器周期)的高电平出现在RST端,即执行内部复位。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上电延时电路,该电路能针对不同电源建立时间的长短,改变R、C参数,可调整延时时间。由于采用了该电路,在无人值守站,系统不会因停电、再上电而出现“死机”造成通信中断现象,如图3所示。R1、R2提供比较电位(2/3Vcc),RC充电时间由R、C参数决定,R4为复原信号边缘校正,V1二级管为频繁上电时电容C的泄放电路,V2与Watchdog电路在逻辑上成或关系。开机时同相端电位大于反相端电位,输出为上升的电位(在电源建立期间),RC充电时间足够延迟到电源稳定,当RC充电电压大于2/3Vcc时,该电路输出“0”,至此上电复位正常完成。

 

  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微机自动盘的功能多,逻辑性强,MCS—51单片机在该系统中处理任务时的实时性尤为突出。由于该系统整机配置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力调度,且它的使用环境将来多为无人值守站,所以系统工作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电力线载波机的整机性能。针对电力通信特点,在考虑稳定运行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 设置上电延时复位电路

 

  1.1 为什么要进行上电复位

  计算机在启动运行时都要进行复位。作为在控制领域中应用较广泛的单片机,复位处理更是设计中的关键。单片机内部的各个功能部件均受特殊功能寄存器控制,程序运行直接受程序计数器指挥,寄存器的复位状态决定了单片机内有关功能部件工作用的初始状态,而程序的正常运行就是从这个状态开始的。如果上电时没有做到正确复位,就可能使CPU从不定地址开始执行指令,系统就得不到正确的初始化,也就不能正常工作。

  1.2 复位条件

  单片机是靠外部电路复位的。上电复位步骤:

  (1)必须首先建立电源Vcc;

  (2)Vcc稳定后(达到允许值)时钟振荡器起振;

  (3)复位脚必须在振荡器起振后至少保持两个机器周期复位电平。也就是说,复位脚(RST)复位电平维持时间应包括Vcc的建立时间、振荡器起振时间和至少两个机器周期时间。

  1.3 一般上电复位电路

  在上电时,电源Vcc的建立时间应小于几十ms,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器频率,对于10MHz晶体,起振时间为1ms,对于1MHz晶体,起振时间一般为10ms。此时可采用一般上电复位电路(图1)。

 

  

 

  如果对电源Vcc建立运行速度相当缓慢的系统,RC上电复位电路将不能保证系统可靠复位。假如,建立时间为1s,则RC充电曲线如图2所示,此时很难使RC电路输出正常的复位电平(随着RC的充电,RST脚的电位ΔVc越来越低,在电源稳定后,ΔVc的幅度不满足两个机器内复位电平的要求,RST脚就可能退出复位状态)。而且,RST脚因易受电源干扰而产生误复位。

  1.4 上电延时复位电路

  虽然电力线载波机电源现都采用开关工作方式,建立速度比以往的串联式或并联式调整电源快,但由于机器本身使用的电压等级多,功率要求大,开机后各种电源的建立至少还需要500ms时间才能稳定(+5V电源也不例外),所以在自动交换系统中采用一般上电复位在时间上几乎不可能满足复位要求,这是因为 MCS—51采用一般上电复位电路就要求电源至少在20ms内建立才能保证复位。这属于硬件特性,对于克服这一时延性困难来说,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所有电力电源都迅速建立(该产品要利用与之配套的设备电源),只有针对MCS—51自身特性在系统设计上采取相应措施。

 

  

 

  MCS—51硬件复位要保证在Vcc稳定、振荡器起振后至少有两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器周期)的高电平出现在RST端,即执行内部复位。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上电延时电路,该电路能针对不同电源建立时间的长短,改变R、C参数,可调整延时时间。由于采用了该电路,在无人值守站,系统不会因停电、再上电而出现“死机”造成通信中断现象,如图3所示。R1、R2提供比较电位(2/3Vcc),RC充电时间由R、C参数决定,R4为复原信号边缘校正,V1二级管为频繁上电时电容C的泄放电路,V2与Watchdog电路在逻辑上成或关系。开机时同相端电位大于反相端电位,输出为上升的电位(在电源建立期间),RC充电时间足够延迟到电源稳定,当RC充电电压大于2/3Vcc时,该电路输出“0”,至此上电复位正常完成。

 

  2 应用看门狗电路实现系统保护

 

  2.1 复位宽度设计要求

  因为MCS—51内部无Watchdog功能(8096系列单片机有),所以需在外部扩展此电路,如图4所示。单稳电路为可再触发电路,只要触发脉冲(CP)正常地作周期性输出,单稳一直处于瞬态阶段,输出低电平。通过V1嵌位,振荡电路停振,振荡器输出“0”不影响RST脚,CPU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CP无输出,单稳处于稳态,输出“1”振荡器起振,输出方波,送至RST脚。为了保证复位,方波宽度远大于两机器周期,且至少应大于CP两个周期,以保证程序有时间作Watchdog

  处理(输出正常的触发脉冲,使振荡器停振,输出“0”不影响RST脚)。

  2.2 周期性触发脉冲软件设计考虑

  由软件产生周期性触发信号来控制该电路工作,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产生该周期性信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信号不采取定时器中断方式获得。这基于以下考虑:在初始化后,定时中断即开始工作,假如由于某种信号干扰使主程序转飞,但并未破坏定时器有关中断控制设置,定时中断有可能正常工作,则周期性脉冲可能输出正常,此时Watchdog则不能使主程序恢复正常。

  (2)Watchdog输出模块放在主程序中,主程序有几个循环体就应放入几个Watchdog输出模块,以确保主程序不被破坏。

  (3)工作程序部分包括主程序和中断程序,Watchdog不仅要保护主程序转飞,而且也要保护中断程序转飞。保护流程如图5所示。设高级中断运行标志为1,次级

网友评论:已有2条评论 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反馈意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本站动态 | 广告服务 | 欢迎投稿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c) 2008-2024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应用网 京ICP备12009123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3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