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RF前端设计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过去十年中,手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面世伊始仅供人们通话和收发短信的手机,现在已经转变为多功能手持设备,融电话、Web浏览器、短信工具、照相机、游戏机、MP3播放器和很多实用功能于一体,能够满足人们的移动信息需求。此外,当前的手机用户不仅需要这些功能,而且还要求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这些功能。这种移动技术需要兼容多个频段和多种调制标准。由于功能复杂,且消费者喜爱小巧机型,设计人员因此面临强大压力,必须以更低的物料清单(BOM)成本和创记录的交付时间来提供产品,才能满足市场对于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期望。如此严格的要求促使设计人员改变了对RF前端的评估测试方式。本文讲讨论上述需求对于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新方法来增强多功能手机的用户体验。
已涉足此行业数年的设计工程师可能还记得,几年前,语音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因素,较常使用的调制格式是GSM/GPRS,手机的外形较大,RF前端部分所占用的印刷电路板(PCB)面积也较多,性能是关注的焦点。天线位于手机外部(如图1所示),采用短截线天线或能够拉出收回的滑动型天线,其效率远优于当前手机中的天线。这类手机仅支持纯语音呼叫,用户要将手机拿至贴近头部的位置。因此,天线的设计是在相对了解的环境中进行的,能够实现设计的优化。直至今天,这依然很重要,因为功率放大器(PA)对于通话时间影响很大,而这直接关系到使用某种型号或某个品牌手机时的用户体验。如果设计人员能够优化手机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电流消耗,那么该产品在消费者市场中会占据更有力的竞争地位。天线及其实际性能间的一致性使得手机设计人员能够通过天线与PA的阻抗匹配灵活地优化设计,以便尽可能高效地提供较高功率。
手机设计今非昔比
时光荏苒,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变。现在的关注焦点是应用处理器和组件,专注于软件应用胜过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手机外形更为小巧,但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实现这些独特外形,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性能。现在的手机采用的是贴片天线或平面倒F天线(PIFA)(参见图2),多数情况下它们的效率低于过去的天线。不过,为了解决设计人员面临的难题,一些手机转而采用过去的短截线天线。这种性能与外形尺寸间的取舍,会直接影响电池寿命、通话时间和网络可用性方面的用户体验,因为天线选择及其使用环境会影响PA的工作。
例如,电压驻波比(VSWR)就体现了这是如何影响PA的。当前的手机工作在三种基本配置下。一种是用户按传统方式将手机贴在头部附近通话,或者置于头部前方,使用扬声器通话,还有一种情况是手机并没有握在手里,而是与用户有一定的距离。天线的VSWR性能差别很大,这只是其中的三种主要场景,实际上,由于手指和手掌的位置不同,存在很多种使用状况,但为简单起见,本文仅讨论以上三种情况。有关天线VSWR性能的差别请参见图3。
图3:手机中PIFA天线的VSWR性能。
这些频率响应说明了在当前新一代手机中,PA面临的不同VSWR要求。对于这类手机,在频段边缘,PA对应的VSWR范围为5:1到2:1。VSWR性能还会影响接收灵敏度。许多手机设计人员涌来评估RF前端的通常做法是,在50欧姆实验室环境中测量性能。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于今天的设计已不再适用,因为PA所面对的阻抗是不可预测的。设计人员要优化解决方案,以为终端用户提供较佳通话时间,就必须着手在不同的VSWR条件下检测RF前端。
诸如3GPP等标准委员会制定了空中测试(OTA)要求。一般来说,这些要求要比运营商的要宽松得多,因为后者需要更严格的OTA性能。运营商为其手机设置的典型值为传导RF输出功率-11dB。根据GSM 850标准,这相当于22dBm OTA要求,因为传导输出功率要求设置为33dBm,而天线效率和传播效果随频率不同,会有-11dB的损耗。如果RF前端都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评估和对比,这些OTA要求就能直接应用于50欧姆系统。
GSM功率控制架构对通话时间的影响
当前行业中GSM手机采用较广泛的三种架构分别是电流控制、电压控制和功率检测。图4、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这三种架构的简化框图。
图4:电流控制模块图。
图4中的电流控制架构是一种间接控制的方案,它监控电流并使其保持恒定。这种方法将电流与功率相关联,只要电流与功率之间的关系保持恒定(仅当负载电阻不变时),就能非常出色地控制功率。控制功率的方法是: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基级偏压来控制增益,进而实现功率控制。图5为电压控制示意图,它与电流控制类似,也是一种间接控制方法,只是将电压而非电流与功率相关联。这种方法非常类似电流控制,只要负载电阻恒定且电压和功率间的关系保持不变,就能工作良好。与电流控制相似,在电压控制中,通过调节集电极电压而非基级偏压来控制功率。本文中介绍的较后一个架构是功率检测(如图6所示)。这种方法将一部分信号耦合回检波器,检波器通过比较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来检测功率。这种功率控制方法的准确性也很高,失配主要取决于耦合器的方向和反馈回路中的误差。该架构的缺点是,增加了耦合器的输出损耗和组件成本,因为它需要更多电路来实现功率控制功能。
图5:电压控制模块图。
图6:功率检测模块图。
在非常简短地回顾了基本功率控制架构后,下面重点介绍器件的评估测试,采用的是能够反映实际性能,并直接影响通话时间、电池寿命和呼叫接收效果等用户满意度指标的方式。首先,为了解实际环境,必须描述天线性能(如图3所示)。正像前面所述,VSWR的变化范围在2:1到5:1之间,具体取决于终端用户和手机的位置。综合这些考量因素,用于对比的基准定为3:1 VSWR。选择该值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很好地体现实际环境中的性能,而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功率反射回PA,从而导致比较结果有误差。为正确描述这些产品,必须进行负载牵引测试,用这种方法设计人员可以精确控制失配、相角和输出功率精确度。该方法如图7所示。
图7:负载牵引的设置。
通过图8和图9可以看出,即使采用不同架构实现了功率控制功能,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还是有可能出现很大差异。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很重要?首先,如前所述,OTA性能是真正的关键,它与输出功率直接相关。如图9所示,在这三种维持到负载的恒定输出功率的方法中,电流控制是表现较差的一种。在GSM 850频段,电流控制和功率检测方法有大概1.5dB的差异。功率检测机制的缺陷在于允许电流增加,而其它解决方案中的电流维持在合理值。尽管这种情况下看起来通话时间会较长,但实际环境中并非如此。
例如,如果手机工作在29dBm(这是GSM系统中较常见的功率值),基站实际上会要求手机将功率值从29dBm提高到31dBm,因为输出功率无法满足当前功率控制电平(PCL)。这反过来会增加电流消耗,较终缩短通话时间。另一个需考虑的则是电流消耗所取得的优势。在手机中,如果电流控制机制在这些情况下提供了足够输出功率,能够满足运营商的OTA要求,则无须担心进入VSWR的功率。由于出色地降低了输出功率,因此提供一种VSWR性能较好的解决方案就能够大幅节省电流消耗。在查看图10时,请考虑以下问题:如果所有解决方案交付的功率均相同,那么它们会对终端用户有何影响?
对于电压控制和功率检测方法而言,可将50欧姆校准设置为降低1dB,但仍满足相同的输出功率要求。ETSI传导规范指定,对于PCL 5,正常情况下的功率为33dBm±2dB。这意味着为达到传导性能,针对PCL 5,手机必须至少输出31dBm。考虑到留出余量的需求,较安全的校准值应为31.5dBm。如果需要更大的余量,则设计人员可将手机调相至50欧姆环境中为32dBm,从而大幅节约电流。图11中详细介绍了与50欧姆环境下性能的关联问题。
相关阅读:
- ...· Efinix® 全力驱动AI边缘计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样品, 同时将产品扩展到二十万逻辑单元的T200 FPGA
- ...· 英飞凌亮相进博会,引领智慧新生活
- ...· 三电产品开发及测试研讨会北汽新能源专场成功举行
- ...· Manz亚智科技跨入半导体领域 为面板级扇出型封装提供化学湿制程、涂布及激光应用等生产设备解决方案
- ...· 中电瑞华BITRODE动力电池测试系统顺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电瑞华FTF系列电池测试系统中标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中电瑞华大功率高压能源反馈式负载系统成功交付中电熊猫
- ...· 中电瑞华国际在电动汽车及关键部件测评研讨会上演绎先进测评技术
